第三章|烟叶的理化特性
含量以中部叶最高,上部叶次之,下部叶较低。
②双糖。蔗糖和麦芽糖是烟叶中主要的双糖。蔗糖没有还原性,以非还原糖表示,麦芽糖有还原性,在分析中计人还原糖部分。此外,还含有其他双糖,如阿拉伯糖、半乳塘等。
③淀粉和糊精。新鲜烟叶中的淀粉含量很多,调制过程中大部分被分解为葡萄糖,少量被分解为中间产物,如糊精。
④纤维素。叶片中纤维素的聚合度约为1100~1650个葡萄糖单位。主脉中的纤维素的聚合度为1600~1800个葡萄糖单位。下部烟叶的纤维素含量高于上部烟叶。在调制和发酵过程中,纤维素含量没有大的变化。
⑤半纤维素。半纤维素是阿拉伯糖、半乳糖醛酸、木糖、甘露糖等组成的多糖类,在调制时也不易起变化。
⑥果胶质。果胶质是由阿拉伯糖、半乳糖、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等组成的,并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木糖。果胶质是组成细胞壁的物质。在烟叶中,果胶质的含量一般在10%左右。
⑦木质素.从化学成分角度讲,木质素不属于碳水化合物,而是酚类的聚合物。但因其是与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果胶质并存,且不易分离,共同组成细胞壁的物质,故将其作为有关化合物介绍。
2)作用。烟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为了构成新的机体和维持机体内部生理、生化过程的能量消耗,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质。同样,在调制过程中,烟叶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(主要是变黄期)保持生命状态,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(主要是呼吸作用),还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质来维持这段时间内所需要的能量,并转化为新的物质。但是这段时间烟叶内部物质的消耗不再可能得到补充,所以叫作饥饿代谢。
在调制过程中,烟叶中各种类型的有机物质作为呼吸基质的消耗是不均等的。有些物质比较稳定,不易变化或变化较小,如组成烟叶骨架的细胞壁物质纤维素、聚戊糖、果胶质等。树脂、脂肪酸、单宁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也是有限的。有些物质(如单糖、淀粉、糊精)则发生大幅度的变化,有机酸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也将发生大的变化。
1951年,培根(C.W.Bacon)等的试验研究报道,烟叶内的淀粉在变黄期大量转化为糖,其淀粉含量在变黄期结束时由鲜烟叶含量的29%减少到12%,待烘烤结束时降至5%左右。1959年,洛维特(Lovett)等认为糖在烘烤过程中逐渐积累,其含量由 5%增至25%。果胶质有一定量的水解消失。粗纤维和聚戊糖的含量在调制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在烘烤结束后有所增加,这是因为烘烤后总的干物质减少,使其相对含量增加。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增加明显,蔗糖缓慢上升,至烘烤结束达最高点。调制后的烟叶,水溶性总糖大量增加,这是由于淀粉大量转化的结果。水溶性糖虽然作为主要的呼吸基质而消耗,但是比起淀粉转化的量要少得多,结果是消耗的少,保留下来的多。这对烤烟的品质是有利的。这是由于烤烟的调制方法是人工加热缩短了调制时间,干物质消耗少了的缘故。烤烟在调制过程中糖类含量的变化如表3-1所示。
027
烟草工艺与调香技术
丝的填充力是随其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的。但并不是越长越好,一般以不超过3.0cm为宜。以上这些因素都与烟草的加工环节密切相关。在实际的烟草加工过程中,各个环节都直比或间接地影响烟丝填充能力的高低。因此,应根据烟草的物理特性和填充能力的特点,控制好烟草加工的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,以使烟丝具有较高的填充能力。
3.填充力的测定方法
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为量筒法。方法为将已知质量的叶片、烟丝、梗片或烟末样品置于量简内,施加一定的压力,当压力与受压样品平衡时,测量样品的体积,单位是cm/8。其计算公式为:
FH.π.R' (3-4)
式中:F填充能力,cm/gi
H一样品高度,cm; R量筒半径,cm; m--样品的质量,g.测试的条件为:
温度(20±1)℃
样品平衡水分 24h以上样品含水率12%±0.5%注意事项:
①严格控制测试环境的温湿度;②保证取样的均匀性,代表性;③不同配方烟丝要分别测定。
第四节 烟叶的化学特性
一、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
1.各类型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(9大类)及作用
(1)碳水化合物及其有关物质。调制后的烟叶中,碳水化合物占烟叶干物质质量的25%~50%。烟草的类型不同,其性质和功能各有不同。
1)组成物质。
①单糖,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,其分子结构中的羰基都具有还原性,一般统称为还原糖。
026
烟叶中还原糖的含量以烤烟最高,香料烟次之,白肋烟最低。不同部位的烤烟烟叶中还原糖的
烟草最新资讯,全球香烟欣赏,烟草文化,手卷文化,全球烟叶资讯,烟丝品鉴,烟斗藏品,烟具品茗,香烟危害宣传,戒烟产品,戒烟心得,戒烟故事...
【点击复制
wy64526
客服微信】

评论